
中秋节的日记15篇
一天就要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日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秋节的日记1今天是中秋节,学校放假了,一大早,我就起床了。今天可以好好玩玩,还可以吃好吃的东西,想到这里,我心里乐开了花。
下午,外公、阿姨他们都来我家做客,妈妈准备了许多好菜,有水煮活鱼、还有红烧肉、啤酒鸭等等,荤啊、素啊样样齐全。望着一桌子香气逼人的菜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鸭腿狼吞虎咽地啃起来,惹得客人们一个个地哈哈大笑起来。
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边在阳台上等着月亮出来,一边吃月饼,突然看见天空中有一个“白玉盘”,哇!月亮仿佛像一位魔术师一样,一下子把天空变明亮了,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便深情地吟了起来“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唉,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就到睡觉的时间了,所以我们恋恋不舍地进入房间睡觉了。
啊!今年的中秋节过得真是快乐,但愿明年的中秋节也过得这么快乐!
【篇四:关于中秋节的日记400字】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俗话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是今年我们可没有这么幸运了,从早上起天空中就飘洒着蒙蒙细雨,天阴沉沉的。看来我们今天晚上无法看到那皎洁的明月了。
到了夜晚,我们一家人围成一桌吃着团圆饭,开开心心地聊着天,我和弟弟吃着圆圆的月饼,不时地望着夜空,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中秋之夜。
去年的中秋,一吃完晚饭,我和姥爷等一家人便迫不急待地来到了汉江边赏月。“出来了,出来了”我兴奋地叫起来。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头半张脸,害羞得像个小姑娘。慢慢地,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月亮犹如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女,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明月嵌在天幕上,从月光中我仿佛看见了嫦娥姐姐在孤单地哭泣,她双手抱着玉免想念着自己的亲人。这时,姥爷叫住了我,“快看那里,好美呀!”原来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个水中月,江水倒映着周围的灯光,再衬托着美丽的圆月,真像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看到此景,我忍不住作诗一首:中秋赏月月儿圆,湖水映色月极鲜。悠悠长河似画卷,我们一家共婵娟。众人一听,连夸我说“不错嘛,兴致蛮高,还能作诗了。”我得意地笑了……多么难忘的中秋夜啊!
这个中秋节虽说有些遗憾,没有见到嫦娥姐姐,但我过得同样愉快,一家人其乐融融过节,团团圆圆吃饭才最重要。
中秋节的日记2小时候,就很喜欢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有时会忍不住地要问:“妈妈,月亮弯弯的什么时候才会变圆呢?"母亲总是笑着回答:“每年一到中秋,便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听了母亲的话,小小的我便记住了中秋节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
自从上学了之后,更觉得中秋节是个很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一顿团圆饭,任你工作再忙,到时也会赶回来吃。倘若你还是在外奔波,只会油然生起对这个家的一份欠疚之感。处身于外地的你,思乡之情会更甚。总觉得这是大人的事,我们这些少年人自是不懂。
月圆之夜,赏月观灯才是我等最为关心的节目。人生最浪漫的事情莫过于赏月。一家子在亮丽的月下秉烛长淡,气氛十分融洽。桌上摆满了各各式各样好吃的。主角当然是色香味俱全的月饼。水果的份量也是不可忽略的,有苹果、雪梨、葡萄、提子、哈蜜瓜以及柚子之类。还有一位最佳配角,那就是螺食。馋嘴的人一定会把它添上的。但我在这里是呆不久的,提起我的灯笼便溜跑出门,跟着一大班朋友仔出去晃悠。每一个人都有提着不同花样的纸灯笼。有一两个够拽的干脆就用柚子皮来自制一个灯笼。完成之后,还饶有兴致地自夸自擂一阵子。等左邻石舍的伙伴们都到齐了。只要有人喊声出发,大伙儿都不约而同地结队而行,这是往年累积来的经验。这班人徘徊在大街上或是涌进了温馨的校园,不管走到哪里,一路上都是浩浩荡荡。远远望去,只能看到那是一片灯的海洋。在学校里,见到了又大又圆的月亮似乎就挂在头上方。有些大概是没见过世面的更会大呼小叫。有些男生坏坏的,喜欢搞恶作剧。趁人家不注意时,把一个炮仗点燃了随手扔进灯笼里面。待到砰的一声响,灯笼烧坏了,这才醒起。女生多数会吓得尖叫,男生则会破口大骂。而那人早已屡屡作案,趁着混乱之中经已逃之夭夭。而事实上,谁也不知道是谁下的“毒手”。
这是小时候过中秋节的趣事,至今仍十分念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电动灯笼层出不穷,传统的纸灯笼似乎不被看重。有时走在大街之上,见到的只是廖廖几丁人手里有拿着灯笼。多以情侣在逛街时才能制造出的浪漫。希望我们保留这一份童真,并不只能是小孩子的玩意。我们大人也可以参与,这并不是幼稚的事情。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浪漫体会。
不知今年中秋佳节有何看头?
在此,愿天下有情长相依,人月两团圆。
中秋节的日记3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那天,人们都沉浸在与家人团圆的喜悦当中。这年的中秋节,我过得很愉快。
中秋节这天,街市上会有各种各样的月饼,但是我们家呢,是自己做月饼的哦!
早上,妈妈准备好了做月饼的材料,便忙碌了起来。我对这一窍不通,只能在旁边看着,偶尔跑跑腿什么的。妈妈做的月饼是新鲜的面和馅做成的,主馅是红糖,然后加上了点儿芝麻、果仁、花生仁和葡萄干等。做出来后,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烤出来的,只要一端到桌子上,立刻就会让人垂涎三尺!不仅如此,妈妈做的月饼还很漂亮,上面的图案就像雕刻家刻出来的'一样。这次妈妈刻的是我最喜欢的桂花瓣的图案。月饼一部分是现在吃,一部分是留到晚上吃。我呢,已经迫不及待了,不等它慢慢冷下来,就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结果烫到嘴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月饼”啊!
傍晚时候,爸爸从市场上买回来田螺,准备晚上煮来吃。首先,要清洗好田螺。我拿了一个洗菜的盆,把田螺倒进去,然后倒进足够的水,用刷子一个个认真地把田螺上的泥沙洗干净。洗好了之后,爸爸用钳子把田螺尾部的一小部分钳掉,我不明白的问爸爸:“爸,为什么要钳掉这东西啊?”爸爸回答说:“不钳掉就很难吸田螺肉出来的。”我恍然大悟地点点头。田螺的清洗工作彻底完成之后,妈妈就开始抄田螺了。首先,开煤气,点燃灶子,往锅里倒入适量的水,倒入田螺,先煮一煮,当水被煮得没剩多少时,倒入适量的油煸炒,然后依次倒入酱油、辣椒,再炒一会儿,一盘又香又辣的炒田螺就出锅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边吃晚饭一边看着电视。吃的菜便是炒田螺了。田螺不是很辣,用牙签弄出田螺肉,吮吸那美味的酱汁,多么惬意的晚餐。其他菜也很美味,其中那最简单的西红柿炒蛋就是我做的,虽然没有平时妈妈做的那么好吃,但我已经努力了。
晚饭后,我们吃了饭后水果——柚子,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柚”与“佑”谐音,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另外,柚 ……此处隐藏7110个字……”高兴的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幻想到那纯洁的月亮上去看看的梦,在今天这个家人齐团圆的日子里,终于如愿以偿了。“天宫二号”成功升天,每个看了这视频的人,一定都和我一样感到兴奋吧!中国人又向探索宇宙迈进了一大步。我想嫦娥姐姐以后也能常回家看看了吧。
这时一阵阵鞭炮声此起彼伏,是人们在敬月光?还是在庆祝“天宫二号”成功升天?也许两者都有吧。
我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中秋之夜!
中秋节的日记13故乡的中秋节别具一般情趣。这时的街上桃梨瓜果飘香,鸡鸭鱼肉丰盛,有钱和殷实的人家,可尽情采购。中午一顿丰盛的午餐是少不了的。晚餐过后,即准备赏月;在赏月之前,要准备祭月。祭月时,在一张大八仙桌上面,除放烛台和香炉外,几乎放得满满的——全是好吃的——不外乎菱藕瓜果,——当地的产品,家乡的风味。各家的瓜果可以不同,可根据各人家的口味和喜好选择,但祭月的桌上家家都少不了月饼。
人们在祭月、顶礼膜拜的同时,脑际也会浮现出月宫中嫦娥、吴刚忙碌的身影和玉兔的活泼可爱,以及吴刚用他酿制的桂花酒洒福人间。这时,天上人间一片和谐,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芬芳,和人们祝福的景象。
故乡的月饼,多种多样,大中小都有,口味极佳,而且价格也不贵,穷人家的孩子多少也能吃一点。记得我十岁左右,离家不远处,有一家姓谢的茶食店,老板叫谢远来,中秋前夕,忙做月饼几乎是通宵达旦,街坊邻里有时也去帮忙。我虽年龄不大,也要帮着摁月饼的包皮,可见月饼的热销,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故乡的富庶。在众多月饼中,慢慢产生了精品、名品、那就是自古以来的大名鼎鼎的“赖月”。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吃到瓜埠的“赖月”,赞不绝口。按理说他定都南京,南京什么好吃的没有,但他中秋时偏偏要吃瓜埠的“赖月”。于是“赖月”自明朝以来,就成了年年进贡的贡品,这规矩一直延续到清朝。说也奇怪,朱元璋爱吃“赖月”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是安徽凤阳人。安徽自古以来和我们江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饮食口味等,大同小异,基本是一样的。可你满清是东北来的满人,怎么也凑热闹,爱上了小镇瓜埠的“赖月”了了呢?可见“赖月”的口味、风味却有独到之处。“赖月”的配料和制法我不甚了解,但松籽、瓜籽、核桃、金橘饼、糖冬瓜等是少不了的,全用香油烤焙。它吃到嘴里,给人以香而不酽,酥而不糯,甜而不过,油而不腻的特殊感觉,这是其他月饼很难齐备的。于是“赖月”便出了名,延续至今,人们依然爱吃有加,且赞不绝口。
祭月之后,全家人围坐在桌旁,边吃月饼边赏月,其情依依,其乐融融,好不快乐开心!
故乡的中秋节,于我们小孩子,还有一种乐趣和玩法,那就是用砖堆成一座高高的宝塔。在堆的过程中,随着一块一块砖的堆砌,宝塔也一层一层地增高,家乡人美其名曰“步步高升”,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年轻人的未来富有深刻的内涵——吉祥如意。堆好后,围着宝塔嬉戏玩耍的孩子们,开心极了。
中秋节的日记14明天就是传统的节日《中秋》,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不经意间度过了多少个中秋,对此我已经少了许多思绪。今年因女儿有孕在身不方便外出游玩,放假只好在家上网、听音乐、难得的一种放松休息。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很有道理。今年的中秋节比往年来的要早,昨天晚间接女儿下班无意间望了望天上的月亮,她圆得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中秋赏月,是人生的一大美景。一年中,有十二次圆月,而唯独中秋节的月亮,牵动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秋赏月是我们民族一个古老的习俗,它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洇浸着几多离愁,几多相思,年年如是,岁岁依旧。中秋赏月成了人,特别是文人与月的一场天上人间的对话,成了人对月的一次心灵解读。也成为中国人对情感尽情释放的一个节日,又是一种情感上的升华。
我喜欢中秋月夜让我心静如水,我喜欢中秋月夜的那份矜持,她让我可以去回忆起某人某事某瞬间。就象自己是一个人世间的过客,中秋月夜时分也能在繁忙旅途上清理一下自己的旧行李也有几分依恋几分回眸。人,是不可能重访以前的情景,但中秋月却年年如此娇好洁白,它分明就是触景生情的信物。年年岁岁人已去,岁岁年年月照明。也难怪从古到今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把那明月喻长久比永恒,大概出这份情思意切的坚贞;也难怪那首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唱得凄美动人娓娓而述情人的心声了。它如诗的意境或许只有在这中秋之夜的恋旧情结方更能透析人世间的真情流露。
我喜欢中秋月夜里如水的思绪万千。人的性情在自然中的变迁与明媚月亮的永恒,那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写意画,秋风萧瑟,情随心动。自有意境绕心头。吃月饼讲月宫嫦娥吴刚的故事其实只是一种借题发挥的措辞。而真实的故事都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藏匿着,此时借中秋月夜的宁静释放出来别有那份柔情美感。
听人们说,今年的月亮要比往年的月亮更大、更圆、更亮,昨天的月亮已经够圆了,又大又明亮,但愿明天晚上的月亮能像那圆镜似的明亮。
中秋节的日记15中秋节的夜晚,我徘徊在月下,凝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竟悄悄地打开了严闭的心幕。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情不自禁地吟起这首诗来。所谓故乡,我现在脚底踏着的这片土地,不就是我的故乡么?可是身在故乡,心中却没了儿时的那种美妙的感觉。
那年花开月正圆,我们一家七口人一起坐在门前的榉树下,吃着甜甜的月饼,赏着圆圆的月亮。
那时,我只有七岁,颇爱吃外公种的芦粟。待我提出要求后,外公与父亲立刻带着弯弯的镰刀出发,去河边砍芦粟,我则悄悄地跟在他们后面。当看到他们拖着一根根粗壮的芦粟从河边往家里走时,我就赶紧蹦蹦跳跳地跑回家去,嘴里还大喊着:“芦粟来啦!芦粟来啦!”
回想着这些往事,一股股暖意在我心中涌起。故乡的芦粟、故乡的河、故乡的明月挂树梢……所谓故乡,这里我曾经熟识的一切,不就是我的故乡吗?可是不知为什么,心中总觉得自己与这一切已经有些疏远了。
心幕缓缓地拉开着,忽然听见外婆的呼喊声,恍过神来,原来是要吃月饼了。只见一大家子都走了出来,已经不再是当年的七口人,而是九口人了,因为多了我的表妹与表弟。
表妹抱着毛绒兔儿在树下奔跑,表弟则追逐着他的姐姐,小小的手里还拿着一块大大的月饼。外婆捧出两盒月饼,妈妈端出茶杯,舅舅和舅妈忙着搬竹椅到场地上……看着这么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我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
如此一个中秋之夜,怎能少了我最爱的芦粟?只见外公与父亲早已拿好了镰刀,我也赶紧跟了上去。这次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也帮上忙了。天空涂上了墨色,我帮着外公照着手电筒,外公砍下一根根芦粟,交给了父亲。等外公砍完足够的芦粟,我们仨拖着长长的芦粟,芦粟叶在田埂上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像一首动听的中秋夜曲。就这样,我们一起拖着芦粟回家,走在高低不平的小路上,满载“故乡”而归。
月儿终于露出了倩影,家人们的笑声住满了小院。我嚼着甜甜的芦粟,望向那轮圆圆的明月,心中感叹道:“所谓故乡,我现在所拥有的、所沉浸的,不就是我的故乡吗?”终于,我找回了属于我心中的那个故乡。
月儿的周围微微泛起光晕,今年的中秋节令我分外着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