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观后感

时间:2025-11-15 10:10:13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汇编15篇)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汇编1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京奥运会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

一场喧嚣、欢乐,又不失温情,以及历史厚重感的奥运会开幕式就这样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能让每个人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的大聚会,充满了激情与欢愉。

百年奥运历首次移师南美洲,面对外界的质疑与吐槽,东京人用一场充满南美、桑巴风情的盛会让全世界为之陶醉,“欢乐”应是现场最直观的感受。

当地时间7月23日晚8时,2021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在东京体育场举行。整场文艺演出将巴西的历史、现在与未来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而热带雨林等元素的出场,体现出这个南美国家与自然、环保的密切联系。

事实上,东京人不光拥有匠心独运的文艺表演,他们还有无比细致的一面,从而让世界看到他们办好一届世界性运动盛会的决心和信心,这似乎与人们对巴西人自由,又略带散漫的印象大相径庭。

作为开幕式亮点,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引导员脚踏用植物点缀的三轮车引导各国运动员入场,让人犹如置身在狂欢节的氛围之中,同时也感受到这个多种族国家独有的热情。

环保奥运,没有奢华的排场,没有炫目的特效,五环是全绿色的,火焰也是这么些年来最小的,但是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真的超过了想象,低调却美丽,祝福所有运动员,期待奥运顺利举行。

“我对东京奥运会有充足信心,”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所说,多一分对东京人的理解,奥运会在人们眼中就会多一分美好,多一分和谐,有理由相信,东京奥运会,将是一届成功,又充满南美风情和欢乐元素的体育盛会,对此我深信不疑。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2

阳光射在张亮胸前的铜牌上,闪着耀眼的光晕。在7月28日进行的男子双人双桨决赛中,他和搭档刘治宇划出6分03秒63,为中国赛艇夺得历史上首枚奥运男子项目奖牌。

“我练了这么多年,走到今天是因为有梦想,不想只做奥运会的参与者。”张亮在队里训练量最大,常常不到6点就起床训练,还在教练计划之外加练。多年如一日,34岁的他保持着强大的体能。

但张亮的奥运之路并不顺遂。北京奥运会,他就有望冲击奖牌,但因意外被取消比赛资格。3个奥运周期下来,小将熬成老兵。训练很苦,但他不觉枯燥:“把训练当作一种健身,就不会累。”

2018年,张亮开始和小将刘治宇配对搭档。“亮哥的训练积极性常常让我感动。”刘治宇说。2019年世锦赛,这个组合大放异彩,勇夺中国男子赛艇第一个世界冠军。

正该放手一搏之时,东京奥运会延期打乱了备战节奏。“当时沮丧地跟教练说,我要退役。但很快就想开了,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去补足短板。”对张亮而言,一旦确定目标,便不留退路。2020年6月,他刷新有滑轨陆上赛艇30—39岁年龄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突破极限的背后,源自对项目的热爱与坚守。

奥运会第一场比赛后,张亮感觉自己从状态调整、节奏把握到场地适应,相比顶尖选手还差了一点。“我们做好艰苦准备,不管最后划到第几,付出了就没有遗憾。”决赛中,两人从700米开始发力,一度反超至第一,但在1000米过后,后劲更足的两个对手率先冲过终点。

一枚来之不易的铜牌,为中国男子赛艇翻开崭新一页。“给后面的年轻队员增强信心。”在张亮心里,这比金牌还重。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3

射击项目的偶然性众所周知,如果又恰恰将诞生一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聚光灯下,万众期盼,只有最沉稳的射手才能控制住心绪的起伏。

7月24日,东京奥运会首个诞生金牌的项目——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在朝霞射击场进行,赛前被看好冲击这枚金牌的两位中国选手中,王璐瑶未能进入决赛,杨倩在预赛第六的情况下决赛逆袭,以决赛251。8环为中国代表团成功夺得首金。

杨倩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学生。得知杨倩夺冠,许多清华师生都通过朋友圈分享了这一消息。清华经管学院的多位学生告诉记者,在学校里曾见到杨倩,非常谦和,遇到同学还会打招呼。

2000年出生的杨倩是鄞州姜山人,于2011年小学4年级时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师从教练虞利华。在2012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上获得了亚军;在2014年的省运会上拿下3块金牌,并在射击女子气步枪40发比赛中打出了399环的成绩;在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获得季军并于同年12月入选国家青奥队,取得了运动健将称号。

在2018年的高考中,杨倩因体育专项成绩和文化成绩突出,工作总结范文达到了清华大学设定的分数线,被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录取。

在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她打出了633环,当时国家队中也只有3人打出过这个成绩。这次比赛之后,杨倩被选入国家队,并一步步站稳脚跟。

今年4月,国家气步枪射击队东京奥运会参赛名单正式出炉。杨倩在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上,连续4站选拔赛全部夺冠,最终毫无悬念地入选东京奥运会参赛名单。

今天的东京奥运会,射击、射箭、跆拳道、击剑、举重、公路自行车和柔道7个项目将产生11枚金牌。

祝贺杨倩!

祝贺中国代表团!

青春有为,未来可期!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4

琵琶声响,伴着《十面埋伏》急促的曲调,中国队的八位姑娘纷纷入水,那一个个被八位中国姑娘描绘出的中国动作,让所有人震撼,完美的演绎了她们的主题—巾帼英雄!

十四岁的全红婵与我们年纪一般。这位参加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让大家刮目相看。在2020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夺得冠军。她除了赛场上的表现,她还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她因为家境,自幼就没有去过游乐园,她说,他比赛拿了奖金,就是为了给生病的妈妈治病。她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但也就是这个年幼的少女,以入水的波澜不惊,为祖国换来了升国旗,奏国歌的光荣时刻。她,如何不是巾帼英雄!

摘得东京奥运第一金的杨倩,巾帼不让须眉,她凭着自己的耐心,在最后一枪险胜了对手。我还清楚的记得站在领奖台上向镜头比心的那个她,这个在清华放暑假来东京拿了两块金牌的同学,着实令我们自豪。

但是,除却这些奥运冠军,可惜败北的中国女排,泪洒赛场的刘诗雯,她们,照样是巾帼英雄。朱婷、丁霞,身上的伤痛如此剧烈,但她们依旧咬紧牙关,来到了赛场上,与对手一决胜负。她们,借着可歌可泣的女排精神,以及不服输的信念,走上了球场。是的,她们是输了比赛,但是她们精神上的胜利,比一块金牌更加宝贵,更加令我们动容!

自古以来,中华女子从不输男儿,巾帼从不让须眉!古时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花木兰替父勇从军,而今天,在奥运赛场上又涌现出 ……此处隐藏4001个字……湛,而且有不服输的精神,中国对这一项目几乎可以完全放心。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2

2021年盛夏,东京奥运会正在举行。盛会上,群雄逐鹿,英雄云起、各显神通,大会真是精彩纷呈。然而,观看赛事的人们应该知道:奥林匹克不只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赛事,更是追求相互理解、友谊长久、积极进取的精神的体育盛会,奖牌之外,精神更为可贵。

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在人们关注着奖牌榜上的排名时,鲜有人知道在一些战乱的国家,百姓流离失所,运动员们在设施不全面的房子里训练是多么的艰苦。叙利亚的一个名叫扎扎的小女孩,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她只有12岁。由于兵荒马乱,训练时经常停电停水,场地也是密不透风;更没有优秀的教练,但她依然视训练甘之如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着。在奥运赛场上,他被一名老将零封,只得离开东京。她的成绩在奥运会上可以算是比较差劲的,叙利亚的人们非但没有怪罪他丢人,更是高兴的说:“我们国家也有乒乓英雄啦!”“拼搏、进取、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她的参与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友谊比竞争更重要。

日本的池江漓花子是一名游泳的天才选手,她曾获多枚金牌,这次奥运会前,众人对她也十分的看好,但是她却突然患上了白血病,被迫离开了泳池。纵使他坚持锻炼,这次却也只获得了第八名的成绩,而获得金牌的中国选手张雨霏在领奖时,上前并安慰、拥抱她。竞争,并没有阻断友谊,而是带来了更多的温暖和感动。

在奖牌之外,“拼搏、进取、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才是这场盛会的灵魂,翻看最终的榜单,可以得知光彩照人的奖牌几乎都只在大国中产生,而熠熠生辉的奥林匹克精神却可以体现在每一位拼搏、友爱、真诚的运动员的身上。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3

东京奥运,中国姑娘们英姿飒爽。

她们狠狠地撕下了“少女感”,“白幼瘦”之类所谓美的标签,像是正骨一样,把大众游离的,疼痛的,扭曲的审美“咔嚓”一声掰回到原本浑然天成的位置。

记得女子击剑金牌得主孙一文吗?她有一张很惊艳的照片:手持重剑挎在肩上,轻笑着看过来。与那些流行的娇弱可怜,大眼睛白皮肤的神态截然相反。她宛若荒漠里穿过风沙的剑客,向你回头淡然一笑。走远了,仿佛还能听到拔剑“噌”的轻鸣。

孙一文就是这样的神色啊,潇洒,开阔,坦荡荡。

那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带给孙一文的气韵,隐隐约约传来独特而野性的芬芳。她的剑,向上一划,向下一划,便是赛场,她那一刻的世界。

再后来,跳水的女孩,打乒乓球的女孩,举重的女孩,她们各自发光,美若天仙。

她们的美无需对照,不可能有统一的风格,不能用“冷白皮”、“婴儿肌”、“A4腰”等等卡尺一样一格一格去卡她们。

她们的美清澈透明,不带脂粉味和香水味,无论有没有得奖牌,她们都是最美的,各具特色,闪闪发亮。

一头短鬈发,小小身躯却能举起相当于自身四倍的重量,她叫侯志慧;别着黄色发卡,涂粉色指甲油,打枪准确率高得惊人,她叫杨倩;自由操选取抗日神曲《九儿》,令千万中国人泪目,她叫唐茜靖……

她们就是极美的。

有瑕疵的皮肤,结实有力的身躯,不屈不挠的眼眸。深沉腼腆也好,天真纯洁也好,斗志昂扬也好。

那是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淬炼,灵魂的美彻底超脱了五官给人的第一印象,令人感觉不到刻板印象的存在。

那些花儿的盛放印证了一句话:

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是用糖果、香料这些做成的,有些女孩,生来即代表了冒险,美酒,智慧和无所畏惧。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4

败者亦可为王。——题记

奖牌:我是一枚奖牌,想拿到我可没那么容易。中国队:切!拿来吧你。回首过去的历时17天的东京奥运会,中国队頂着高压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获得了38枚金牌,以87枚奖牌,列居世界第二,与排在第一的美国对相差一枚金牌。

这届奥运会正值暑假,看了多场赛事,每当国歌奏响,心潮澎湃,真心感动,那种勇于战胜自我,争夺第一的精神。特别那种超越国界的友谊真的令人震撼。承受住挫折,扛得住失利,才能延续对梦想的追求。这些在奥运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拿这次羽毛球单打来说,这是丹麦安赛龙和中国谌龙赛场上的爱恨情仇20次交战,终夺冠。谌龙1:2惜败,获得了银牌,都说龙哥打球不好看,都说龙哥没气势,可我不这样觉得,这个30多岁依然体能在线,防守在线的低调男人实力向我们在现了没有观赏性不代表不能赢球,这次比赛大部分都是出界失误。从刚开始还是跟在大哥林丹后面的小屁孩到现在成为稳扎稳打的老将,这一路进步了太多,无论输赢都是我心目中的“SUPERSTAR”(超级巨星)。

赛后,我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交换球衣的那一刻真的破防,好的友谊是真的可以超越国界和政治的。安赛龙还特意发文感谢谌龙:“你在这届奥运会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决赛无论输赢都是无数羽毛球球迷的偶像,我也应该向你学习,期待下一场的‘双龙会’。”这是他们的无国界的友谊,这是他们一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金牌从来都不是唯一目的,奋力拼搏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在赛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我们能看到每一位运动员的那份永不言弃的奥运精神以及那种超越国界的友谊在赛场上熠熠生辉,这才是奥林匹克的意义。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赢得精彩,输的大气,拼得坚韧!”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15

回顾历史长河,微风阵阵,浪花朵朵,一时多少豪杰。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亚洲飞人”苏炳添以9秒98获得第六名,创造了历史,成为我心中的英雄。

和许多调皮的男生一样,苏炳添小时候也很爱表现自己。他喜欢奔跑时风驰电掣的感觉,便参加了田径队。2007年,18岁的苏炳添进入了广东省队。刚进专业队时,他的成绩不错,练了近一年,成绩不升反降。他心中很不好受,为什么经历了长时间的训练,成绩反而退步了?他甚至一度想过放弃。教练袁国强却说:“你之前不是跟我练习,所以这段时间成绩肯定会有起伏,再过一段时间,你的成绩才会慢慢体现出来。”苏炳添听了,又坚持了几个月,经历了一场比赛,才真正确定自己要走下去。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他便不会有后来的成绩。

2014年,苏炳添遇到了瓶颈,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换起跑腿。以前是右脚在前面,当时换成了左脚在前面。就好像你一直用右手吃饭,突然换成左手的感觉。高强度的训练,不协调的起跑,是苏炳添一段痛苦的经历。事实证明,他的方法使得成绩有了很大提升。

有一段时间,他看着别人训练,自己也很想练,但他没法儿练,十分痛苦。他还是挺过来了。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他获得了冠军。东京奥运会,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黄种人,创造了奇迹。正是敢于担当、敢于冲锋的精神,令他成就了自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英雄的精神会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我将以苏炳添为榜样,在漫漫人生路中,任凭风吹雨打,不怕困难、不退缩。为祖国冲锋、为祖国争光,成为新时代的拼搏者,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

《东京奥运会观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