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集锦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1《鲁滨孙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发表于一七一九年。书中写的是年轻气盛的鲁滨孙不甘于一个中产家庭的安逸生活,违背父母的意愿偷偷乘船出海,在开往非洲海岸的途中遭遇风暴,除了鲁滨孙之外,其他船员全部不幸遇难。鲁滨孙被风浪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凭着坚韧的意志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他战胜了悲观绝望的情绪,用各种方法寻找食物,制造工具,建房屋、修田地、种粮食、养牧畜,还驯化了野人,终于战胜自然,改善了生活环境,把原先的荒岛建设成了一个世外桃源。经过了整整二十八年后,终于有一艘英国商船路过小岛,荒岛求生,历尽艰险的鲁滨孙才得以重返故土。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好词摘抄:
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弥漫、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日晒雨淋、夺眶而出、拾金不昧、不屈不挠、百折不挠、汪阳浩博、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弥漫、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视金如土、振作精神、精打细算、苦中求乐、意外发现、病在危笃、构筑别墅、四处察勘、养禽驯兽、鹦鹉学舌、烧陶制器、思前想后、神秘足迹、触景生情、深深渴望、梦寐以求、救人救彻、倾心交谈、真相大白、亲子之爱、生擒活捉、锦囊妙计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1、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赏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去奋斗拼搏,要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有执行力的人,鲁滨逊就不是一个空想的人,他在孤立的岛上用自己的勤劳开垦荒地,不仅有了收成,而且生活的很好,这就是用实际行动去实现理想的案例。
2、我们老是感到缺乏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赏析:是的,我们经常是生在福中不知的福,当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之后,往往就觉得太容易,好像这些东西无关紧要。当我们花费了很多的努力才得到一件想要的东西时,就会变得非常珍惜,可能就是像作者说的那样,缺乏感激之情吧。
3、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赏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逸的环境当中,很多人仍然觉得生活的不好,虽然为了更好的生活和理想奋斗是对的,但也要对社会和人有感恩之心。就像鲁滨逊一样,他流落荒岛的时候,让我们看到了生存环境和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读了这本书,让我们学会了珍惜两个字。
4、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赏析:这句话能够警醒很多人,让我们意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当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应该先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将一些坏的可能预估到,免得意外出现的时候,措手不及,俗话说的好“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就是说要全面把控,思虑周全。
5、我们今天所爱的,常常是明天所恨的;今天所追求的,常常是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常常是我们所害怕的,甚至会吓的胆战心惊。
赏析:人的思想和追求是会发生变化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对于今天我们特别喜欢的事物,也许再过几年就会发生感情上的转移,岁月会改变一个人,也会让一个人成熟起来,对事物的认知也会不一样。
6、等待大难临头比遭难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无法逃避这种灾难而不得不坐等其降临,更是无法摆脱这种担惊受怕的恐惧。
赏析:打败一个人的往往是精神,而不是可怕的现实,当一个人预料到自己的未来,将会发生可怕的事情和遭遇时,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压力,这种压力才是摧毁一个人精神意志力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要学会让自己的精神强大起来,变成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
7、世间万物,只有有用处,才是最宝贵的。任何东西,积攒多了,就应该送给别人;我们能够享用的,至多不过是能够我们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没有用。
赏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实用主义”的重要性,当我们在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应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不要用虚荣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这样往往让自己背负上压力,得不偿失,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极大,也是对我们价值观的一种考量。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爱慕虚荣的心理,让自己的生活不堪重负,背负着精神负担生活着,这是没有必要的。
8、个人的怀表坏了,只是耽误个人的事儿。教堂钟楼上的大钟坏了,耽误的可是整个教区的事儿。
赏析:这句话用了一个对比来解释同样一件事情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全面,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而损害集体和社会,这样是不道德,大多数时候也是会收到法律制裁的,个人的怀表和钟楼的大钟影响的是不同的群体,影响也差别巨大。
9、如果人们肯拿自己处境同那些环境比他们的更差的人比较一下,而不拿它同环境更好的人去比较,他们就会衷心感激,不至于嘟嘟嚷嚷地怨天尤人了,而人类社会上,口出怨言的事情就少了。
赏析: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人们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方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大多数时候都会将自己与生活的更好的人群进行比较,读后感。然后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埋下深深的失意的的影子,这是不健康的,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知道自己的不足是自知的表现,那本应该更加努力奋斗打拼,而不是怨天尤人,等待一个救世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10、当人们真正需要理性来指点迷津的时候,他们对理性的态度确实非理性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以犯罪为耻,不以干傻事为耻,反倒以悔过自新为耻。其实,他们只有觉悟,别人才会把他们当作聪明人看待。
赏析: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真相,那就是人们希望理性的时候,往往做不到理性,在这种选择正确判断和做出选择的关口,人们容易迷失自我,迷失路途,走上邪路往往不自知。但是在世人面前,反而以自己的行为为荣,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即觉悟二字,觉悟必须靠自悟来完成,而无法通过教育来实现,这就是教育的高级阶段。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2学习了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我被鲁滨逊这种精神深深的感动并吸引着。小说的主人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一直想找这本书来看看,真巧!在学校的图书室里我发现了这本书,我如获珍宝地品读起来。
鲁滨逊是英国人,出生于17世纪中叶。从小他就喜欢和向往探险的生活,长大以后不顾父母的阻拦,一心去航海冒险,不幸沦为奴隶。他经 ……此处隐藏5837个字……,尽管我并无法理解鲁滨逊是怎么样才让礼拜五那么快就掌握英语和许多知识的。
笛福通过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鲁滨逊从不甘于现实生活的普通,出海去探险到他流落荒岛,为生存而奋斗,最后被解救,过上了美好的资产阶级生活这样一个故事。笛福通过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早期英国殖民主义,不仅没有被当局发现,还由于当时注明文学家的误读而宣扬它是一部经典名著,让这部英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成为一部声名远扬的史实记载体。
笛福的写法让我惊叹。只能让大家看见里面的批判内容和历史记实的作家,并不厉害;真正深藏不露的大作家就像笛福一样,让人阅读了一个惊险精彩的故事后只感受到了鲁滨逊的力量强大,并未发现这是一部描述殖民主义的小说,笔法之神,令我佩服。另外,这部小说的字数多达190943字(不同版本之间可能有误差),作者的耐心也令我惊讶。在写过长的随笔时,开始时我热血沸腾、奋笔疾书,直到因为写作某些原因打断或是我心中有了新的灵感时,我的写作速度就会时快时慢,直到写了很多部分后,火热的心已冷却下来,只是缓慢的给随笔添上一个结尾,结束这一篇。单篇写作字数不会超过1万字,比起笛福来,真是沧海一粟啊!
读了这本书后,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鲁滨逊的经历,更是他的经历中那些为他指明方向的心灵灯塔,以及我与他那段心有灵犀的历程。
书中不仅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还有一些可爱的小错误。在前文中作者提到在萨累当奴隶的除他之外没有英格兰人,但后一页就说到了“那个木匠也是沦为奴隶的英格兰人”这个小纰漏,还有非常明显的一个:作者说鲁滨逊给了西班牙人和礼拜五的父亲一份书面指示,但在好几年前他就没有墨水了。这种有些俏皮可爱的错误在全书中还有许多个,但是越发让我喜欢这本书了,而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虽然其中的一些语言有些不通顺,但这可能是由于翻译的错误而导致的。在写完一篇作文后,我往往都会再读一遍,改正那些不恰当的语言和错别字。而作者笛福如果也那么做的话,那他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仔细地看了975多万个字母,要保证其中没有拼写错误,还要检查语言的通顺性和连贯性,且光是单纯的看一遍就要花费很长时间,更别说改的或是写的时间了。况且在如此高龄写下这本小说,他是有多么坚持不懈,才能够完成这样一部巨作!回想我自己,有时连写完几百字的作文都懒得再看一遍,检查错误,导致了整篇文章没有达到“力所能及的完美程度”。一件事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关键是你做了没有和你的尽力与否。人不可能创造完美,但可以趋向完美,只要他努力过。
这本书让我与鲁滨逊结伴同行,“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懂得了要坚持、要自信,还要在危险与挫折面前,让心灵去指引自己……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12摘录:我的戒备其实是多此一举,星期五对我真是诚心诚意,事事都依顺我,处处都体现忠心、爱心。他对我情真意切,像是小孩子对父亲。我敢说,要是事到临头,为了保我的命,他会甘心拿出自己的性命来。
感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鲁滨逊的冒险生涯中,星期五算是他真正的知己了。为了鲁滨逊,他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主人,你叫咱死,咱就死!”那坚定的话语,包含着多少忠心啊!这份忠心源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13摘录:根据船上的日历,1686年12月19日,我终于离开了这个海岛,一共在岛上住了27年两个月零19天。我乘这条船航行了半年多,在1687年7月11日抵达英国。计算起来,我离开英国已经35年了。我回到英国,人人都把我当成外国人,好像我从未在英国住过似的。那位替我保管钱财的恩人和忠实的管家,这时还活着。
感受:望着这一串串数字,我不禁感慨万千:这28年来,鲁滨逊所经历的苦难与成功,全部凝于这几行字里:建设荒岛家园、建造乡间别墅、收获第一桶金、与星期五初识……经历了这么多,鲁滨逊再次回到故土,那种兴奋、激动时无与伦比的。现在,我知道,沉静的性格、坚持的毅力、超人的勇气都是在困难、危险的情况下磨炼出来的。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14我以前过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获益匪浅。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不平凡也不愿平凡的英国人——鲁滨孙克罗索。他原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业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可他却不,不顾父母的劝阻,独自去航海冒险。但不幸,在一次航海中,他的船遇上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船上的人除了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一个孤岛上。他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后,没有绝望,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还有了自己的宠物、羊圈、城堡,并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为星期五。在孤岛的28年后,帮助在小岛旁停船的船长平定了水手们的叛乱。最终,被船长送回了英国。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跟鲁滨孙有着同样的命运,被留在孤岛上,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一般人到了那种地方,大多数人都会是绝望,坐以待毙。但鲁滨孙他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辟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并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一个不小的数字!
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浪头,总是猛烈无比。但命运的掌握权在我们的手上。如果我们自甘堕落,萎靡不振,迎接我们的将是更汹涌无情的海浪带给我们的创伤;如果我们积极向上,努力奋斗,那么,我们将发现,层层乌云笼罩之后,阳光会像一把光之利剑破云而出,如此灿烂光明。
矮小的树苗只有经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才长成参天大树,人也如此。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是崎岖的。我们不能被一时的挫折打倒,要学会勇于面对挫折与困难,要在困境中找到希望,找到重燃生命的火光,找到通往光明的钥匙,要像鲁滨逊那样,经历挫折也不要沮丧,要勇敢为梦想奋斗,要乐观向上,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争取,决不放弃!
现在的我们就象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的挫折,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坚强的人。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告诉我的道理。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15通过阅读第六章鲁滨逊的日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拥有智慧的聪明人。主要表现在:
1、他未雨绸缪地、竭尽己能地将失事大船上的东西尽可能多的转移到岸上,相信它们必有用武之地;
2、他每天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或挖洞,或造围墙,或搬运东西,或四处巡查,或觅食,不论做什么,只要不呆坐等死,就证明他活着还有意义;
3、当意外(地震、塌方等)降临时,他没有被击垮,没有沮丧,而是选择积极乐观地面对,分析当前形势,以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他看的往往长远长久,而不是只盯着眼前既得利益,这为他长时间生活荒岛奠定了物质基础;
4、为了缓解自己独身生活荒岛的孤寂,他利用从大船上“拯救”下来的纸笔和墨水,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不仅能够弄清楚自己的每日行为,也是倾吐心声,排解孤寂的好办法。更重要的是,“日记”这种小说中的“文中之文”让读者感觉更真实可信,被深深地吸引其中。(我就是其中之一,好几次看这本书看到午夜。)
鲁滨逊这种身处绝境不悲观(乐观)、不放弃(坚持)的态度与行为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