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读书笔记集锦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书笔记1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上的一泓清泉;雪很平凡,如果飘落在冬日与春日之间……
同样,教师也很平凡,他们那孜孜不倦的无私奉献。 每次看到老师在粉笔沫飘扬的讲台上讲课心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它们像老师的汗水挥洒无数,它们像老师的心灵纯洁无暇,它们像老师的心胸,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我们。 每次看到老师在专心致志地讲课,而忘了拭去鼻尖的汗滴,我的心中一阵心酸。我凝视望着它,我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珍珠。
教师读书笔记2假期学校安排我们学习了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有效教师》这本书。继续教育考试的时候曾经大体浏览,但是书中究竟讲些什么,我的脑海中已经没有了印象。于是第二次阅读时便多加用心,同时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读书笔记。原本以为像这种名为教材的书,往往都是枯燥乏味,脱离实际而又高于理论的。然而真正阅读后发现,其中不仅仅是说理,更多的是一个个教育故事、教育案例,而这些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贴近教育生活,因此就更容易激起自身的共鸣。
温总理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素质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根本。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是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今年我改了执教学科,成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新学期的首周里,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我都感受到了源于专业水平有限的阻力。尽管认真的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也获得了她们真诚的帮助,但还不能够弥补自身专业能力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会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学科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在反思中成长。一名好的教师,总是会在反思中总结优势和不足,该发扬的发扬,该弥补的弥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这是对于学习者的告诫,但我认为者更加适用于教学者。时代在发展,这一点在教育上更有体现。作为一名教育者,固守陈规,不思进取必定会造就失败的教育。因此,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探求发展。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教育是一项既要细心又要高效的工作,低效劳动不仅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工作热情。因此要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减少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同时充分利用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在双发的相互协作的基础上,改善学生的学习问题。如果总是一个人关起门来闭门造车,那么只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要学会利用有效的资源,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做教师不易,做一名有效教师更是难。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善不足之处,向着成为一名有效教师的目标前行。
教师读书笔记3记得小时候就常听老师和父母这样告诉我:从前哪,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伊索。今天,我写完作业后,终于有时间看完这本《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那些性格各异,喜好不同的飞禽走兽加以描绘,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人,并通过它们揭示人间的真伪、善恶与美丑。在这么多篇寓言里,我最喜欢的是《看见狮子的狐狸》,讲的是有只狐狸从来没有见过狮子。有一天,它们终于遇上。头一回见到这威武雄壮的庞然大物,狐狸可吓得要命,抱头鼠窜落荒而去。可巧它们又相遇,虽然是第二次相会,狐狸的心里仍是七上八下恐慌不已,但比上次要好得多。等到第三次相见时,狐狸竟信心十足地走上前去,哈啰哈啰地跟狮子闲聊起来。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一下子就说出这个寓言的道理:熟能生巧。想想,觉得狐狸所代表的人物很像我。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十分胆小,一上讲台就会两腿发软,四肢发抖,舌头发麻;三年级时,敢在台下发言,但在台上仍然不敢说话;四年级时,我在台上口吐莲花,神态自若,赢得大家阵阵掌声;五年级时还得个"英语口语比赛"一等奖。这说明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去面对并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一篇《苍蝇》的寓言:一只苍蝇掉进汤锅里,就要被淹死。他对自己说:"好哇,我已经吃饱,喝足,还洗个澡,我死而无憾。"苍蝇的话充分体现它的自嘲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且无法避免的时候,也可以试着慢慢适应环境,融入环境。
《伊索寓言》把一个个深奥的哲理用故事的方式浅显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古希腊,《伊索寓言》甚至是衡量一个人的知识的尺度。当时著名的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写过这样一句台词:"你连伊索寓言也没有熟读,可见你是多么无知的懒散。"这真是本好书。
教师读书笔记4今天我去杭州市体育局采访认识了一位身残志坚的余绍森爷爷,他是在做体操是摔成了残疾,但他没有放弃他的理想,现在他是幼儿篮球操的创始人,还获得20xx年“感动中华“奖杯。
要采访余爷爷了,我心里非常激动,左顾右盼等啊等,就在我站在门口上窜下跳的时候,我看见余爷爷正坐着轮椅过来了,“余爷爷,余爷爷”我们叫着并跑了过去,余爷爷也很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队员们问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也开始问余爷爷做幼儿体育时第一步做了什么?摔伤后用了多久的时间来平复心情?余爷爷告诉我:“当我从一个拥有强健体魄的运动员摔成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后,我也急得不行,拼命想要治疗,再难再苦,至少要重新站起来啊”。可是受伤后的六年中,我做过三次大手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但奇迹始终没有出现,后来我考虑再三不能就此认命,决心继续从事体育事业——“用脑子搞体育研究”。我开始自学日语,并报考上海体育学院的大专函授班,坐着轮椅坚持上课风雨无阻。”
我听完后,很震惊,很感动,觉得自己遇到难事畏难太不应该了,我要好好的像余爷爷学习。余爷爷教会了我们要面对现实要打好基础,余爷爷告诉我们少年强则国强!希望以后还有这样子的机会能采访这样的人
教师读书笔记5在进行歌唱课的教学时,教唱环节的落实往往是最难把握的一点,也是许多公开课或比赛课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落实好教唱环节也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怎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怎样有效地解决歌曲的难点乐句等都是我比较困惑和难以解决的地方。最近仔细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新策略》这本书,收获很大!下面谈谈关于“音准训练”方面的一些启发:
一、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和系统的训练。
在本书第一章第二节的音准训练中,介绍了音高概念建立的过程及音准的训练方法。在开始阐述这一节的内容前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书中说:“准确音高概念的建立必须通过耐 ……此处隐藏7568个字……有真能量,就要先表现得像拥有正能量的人一样---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简单概括来说,如果你想变得痛苦和郁闷,你只要想那些令你伤心的事情,想你遭遇的不公平对待,皱起眉头,耷拉下脸,“演”得像是你真正伤心一样,那你的情绪马上就会低落下来;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快乐、心情好的人,你首先要笑起来,做出快乐的表情,当你这样“演”的时候,你就真的会变得快乐起来。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快乐的天使,学生的快乐成长就是老师的快乐追求,培养和教育孩子不是一个简单得用一个快乐就能涵盖得了的。孩子任何一方面素养的缺失都表现为人格的不完善以至不完美,都是教育的失败,一个连微笑的表情都没有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心灵快乐的学生,老师的教育真的应该从微笑做起,老师的微笑不但会使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能把他或她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微笑就成为了一个情价比非常高的情感投入方式,微笑能降低学生对教育的防范心理,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微笑能带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激发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微笑能传递爱的力量,感染他们感受爱,珍惜爱,奉献爱。因此,请尽情微笑,让脚步轻快起来,高昂起头,快乐地说话、跳舞、谈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这样正能量才能被驱动起来,将所有好的情境、人和事件带入你的生命中!
二、正面角色(身份认同)影响,提高正能量
角色如果离开了法的限定,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及至心理都会快速扭曲,出现了“新的自我”的神奇转化,人的正负能量之间就发生了特定的变化。本书讲述了一个津巴多监狱实验,该实验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实验设计者的预期,至使不得不中止实验,但该实验带给人的思考是深刻的。该实验显示了“表现”的巨大魔力。“人们的身份认同感源于他们的姓名、服饰、样貌。在监狱实验中,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因此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意识,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学生教育问题。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诸如精力不集中、语言不文明、作业不认真、学习不努力、做事不专一、写字不工整、教育不改正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很多行为不是学生该有的,究其原因,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出现了问题。有的习惯是受生活环境影响形成的,有的习惯受家长的教育观点和态度影响形成的,还有的习
惯和共同交往的同伴的行为习惯有关,学校的教育期待与他们的习惯有冲突的时候,学生的自然反应是抵抗正面的教育,这时教师和学校就要在“身份认同”上下功夫,多给他们正面的角色影响,优秀的学生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对他们细微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变化给予鼓励和鞭策,让他们重新生成健康的角色期待,渐渐地改变存在的不良习惯,教师也从中获得正面的体验,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正能量,体现育人价值。
书中理查德怀斯曼列举了大量实例,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具有安全感,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和行为模式得到彻底改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服务的,任重道远,把我们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传递给社会,学生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我们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教师读书笔记14作家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
一个强者。”也许,这正是他创作《青铜葵花》的初衷。所以,《青铜葵花》中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种诗意和淡定的姿态。除了青铜,还有青铜的父母、村里的人们,还有城里的两个阿姨,他们都让我们看到:苦难并没有摧毁人,反而使他们呈现出人性熠熠的美丽的光辉。这就正如作者曹文轩所言:“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惊不变的优雅态度。”而这,正是当今社会,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所普遍缺失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青铜葵花》不是一部普通的儿童小说,它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苦难不是生命的意外,而是生命的常态。
教师读书笔记15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在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