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时间:2025-08-04 16:07:13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通用15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通用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

我利用了暑假来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其中我认为最精彩的片段是海底的宝藏,下面我就简要地讲述这个片段。

二月十八日,凡而纳、朋友们和船长离开了地中海,越过直布罗陀海峡的出口,来到了大西洋,才终于浮出了海面,大家又可以到甲板上散步了。可朋友尼德。兰要求逃跑,因为一八六六年在海遇上了“怪物”,法拉古先生驾驶着“林肯”号船和凡而纳一起去捉“怪物”,结果却到了这个“怪物”的里面,没想到是一艘船,可他们却一心想着“林肯”号,所以就想逃跑。

可这一切像老天预算好的一样,当凡而纳实行逃跑计划,准备逃跑时,不料,被船长看见了,船居然在海底停了下来,这时船长笑着对凡而纳说:“你对西班牙了解吗?”凡而纳心不在焉地说:“有些了解”。于是,船长把凡而纳领进客厅,对凡而纳讲解起来。“一七零二年,西班牙舰队在法国海军大将夏都。雷诺的保护下,运载大批掠夺来的财宝回国,船队原来预定进入加的斯海港,可是当夏都。雷诺得知这是英国海军经常出没的海域后,便决定改航驶向法国。不料,却遭到了西班牙舰队司令官的强烈反对。西班牙司令官要求舰队仍然径直航向西班牙港口,如果无法进入加的斯港,就前往西班牙的维哥湾。然而不幸的是,船及后来在维哥湾遭到了英国舰队的攻击。夏都。雷诺的舰队虽居于劣势,但他奋战不懈,后来眼看大势已去,为避免财宝落入他人之手,夏都。雷诺下令在船底凿开一洞,将所有财宝沉入海底。

正巧,位于现在的维哥湾海底,船长正命令船员打捞财宝,当然船长已经成为了富翁,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他却把金银财宝捐给了穷苦的人。

同时,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能自私、自利,因为世界上有那么多受苦受难的人正等待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我们要把财富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

这段时日,我又重新浏览了《海底两万里》,不得不感慨这本书带给我的的震撼。

这本书讲述了1866年海上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法国生物学家阿隆纳斯应邀参加追捕时意外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才发现这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秘的潜水船。这船就是“鹦鹉螺”号。它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结构优异,经得住最汹涌的风浪和深海的巨大压力;它一切取自海洋,利用海洋发电,供给船上热光和动力。尼摩船长邀请阿隆纳斯乘潜水船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南北两冰洋,进入大西洋,回到太平洋。航程中看到许多罕见的海洋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航行中滞留、土人围攻、与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

在我读这些故事时,总是心惊肉跳。我最佩服的人是尼摩船长与康塞尔。尼摩船长十分勇敢,无论遇到鲨鱼还是章鱼,他都无所畏惧地冲上去与他们搏斗。这让我回想起了我曾经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总是紧紧地抓住车把手,脚踩着踏板却不敢发力,现在想起来也让我有些羞愧。而仆人康塞尔无条件为他的主人服务,甚至在主人落水后也跳下水与主人一起。他做事十分沉着、冷静,为人忠心不二,而这又让我想起我做事时焦躁静不下来的心,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应该关心,尊敬身边的人。这里的很多故事,都提到了这一点,比如尼摩船长去保护一个印度采珠人,而尼德兰又救了船长一命;尼摩船长为一个船员举行了海底葬礼,而不是随便抛弃等。在生活中,我们难道不应该有这种品质吗?就像平常的尊老爱幼,孝亲敬长都是这个道理。

谢谢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

初看《海底两万里》这个书名,我便对这本书的内容好奇不已。如今看完这本书后,更是觉得回味无穷。

书中的阿罗纳克斯教授是一个正直仁慈,学识丰富,热爱科学考察的人;龚塞伊是阿罗纳克斯教授的仆人,他对教授忠心耿耿,还是个分类学高手;奈德·兰德是一个捕鲸手,虽然身手灵活,有勇有谋,但是脾气暴躁,不易交往……在书中的诸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则是尼摩艇长。

尼摩艇长是一个身带神秘色彩的人,从他的名字便可以看出这点。他学识渊博,能够设计、建造出一艘坚不可摧,功能全面的鹦鹉螺号;他性格古怪,时而温和,时而冷酷;他有情有义,面对即将死去的同伴流下了大滴的眼泪;他善良,在采珠人面临危险时挺身而出,还将一袋珍珠送给了采珠人……

尼摩艇长曾说过“我是心向被压迫国家的人民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永远的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的一边!”由此可见,尼摩艇长虽然嘴上说与人类断绝关系,但是他仍然人性未泯。也体现出了尼摩艇长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的思想。

如果你问我,在这场海底探险历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他们与大章鱼的肉搏战。那是长八米的大章鱼,有着像剪刀般的牙齿和三颗心脏。在搏斗的过程中,一名艇员被章鱼的触角缠住,在空中甩来甩去。在危险之际,他竟然用法语大声求救,可惜还是没能被解救出来……这场肉搏战持续了一刻钟,最后以章鱼的战败结束。我不得不佩服尼摩艇长和艇员们的勇敢,以及对不幸的那位艇员感到深深的惋惜。

然而在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也在告诫人们在看见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从而危害人类自身的行为。同时还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不要滥杀滥捕。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身边做起,不乱丢乱扔,宣传保护动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动物,保护海洋,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唯一的家——地球。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这本书深受各国读者喜爱,今天就让我来讲讲这本书的故事吧!

这本书主要讲了法国人皮埃尔去调查“怪物”的真相,而又误打误撞的登上了“鹦鹉螺号”潜水艇,艇长尼莫不允许他们下船,他们只得待在艇上。这艘潜水艇周游各个大洋,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在旅途中阿龙那一行遇到了许多美景与珍惜动植物,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搁浅在礁石中、被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在南极被冰山困在水中、章鱼袭击等。十个月之后阿龙那一行终于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逃脱,博物学家才将这个惊天秘密告诉全世界。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十分强烈。这本书写于1870年,是凡尔纳在波兰被沙皇俄国统治的时期写的,这本书的情节十分引人入胜,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莫船长这个人物的高大形象,赋予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反抗精神,这也是波兰人民反抗沙皇统治的导火索。书中的尼莫船长和阿龙那让我印象深刻,尼莫船长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令我折服——他为了成功不建议 ……此处隐藏5868个字……一直认为海洋是冰冰凉凉的,但是自从看了这本书后,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海底有像“黑烟囱”一样的海底热泉,它可以从直径约12厘米的洞口喷射出高达350摄氏度的“黑烟”。这么高温度的“黑烟”对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恐怖的,但对“雪人蟹”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它居然可以贴在海底热泉的峭壁上伸出钳子把微生物抓出来吃掉。

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伙伴们在探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反而更加积极思考、寻找办法,最终通过不懈努力攻克了道道难关。这也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我国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0xx年6月,“蛟龙”载人潜水器下潜到了7062米,创造出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样的成绩也是我国伟大科学家们相信科学、不怕失败、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结果。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正所谓“世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数学难题,反复读了几遍始终毫无头绪、一片空白,脑袋里就像一锅粥;正准备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阿龙纳斯教授和科学家们攻克难关的情景,于是我又再次拿出了铅笔和草稿纸,一边画图、一边思考、一边演算,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还是战胜了这道题。

《海底两万里》不仅让我认识了充满神奇色彩的海洋世界,更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作为小学生的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和眼界,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3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品,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及两位同伴随“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去海底探险的故事。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了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途中经历了搁浅,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让我读得惊心动魄,手不释卷。

书中精致的环境描写让我感觉身临其境,美轮美奂而又变幻莫测的海底世界让我感到神奇而为之着迷。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也特别生动,一个个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感觉就像成了我身边的朋友。

尼莫船长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浪漫,带有神秘色彩的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智慧渊博,他会讲四国语言,包括英语,法语,德语和拉丁语。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又隐隐约约和陆地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所以在身世不明的他身上,肯定有一段悲伤的往事。我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和学识很钦佩。尼摩船长根据自己的创意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他逃避了人类,实行可怕的报复计划,他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仇恨和不信任感。他赞美海洋,海洋对他来说是他的精神家园。由于他的神秘,让我对他的来历和去处充满了无数种猜测。

书中的其他几个人物也各有特色。博物学家阿龙纳斯知识渊博,性情平和;他的仆人康塞尔忠心耿耿,理性,冷静,还有着不同一般的智慧;加拿大捕鲸手尼德·兰脾气暴躁、使用鱼叉的技艺特别高超,等等。

小说围绕这几个人物,描写了精彩的海底探险故事和神秘的海底世界。这本书的可读性还表现在它的故事情节紧张,扑朔迷离。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海底旅行中,时而将读者带进猝不及防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将读者引到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作者丰富的知识和神奇的想象力,令我叹为观止。

所以,《海底两万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4

《海底两万里》这样一部科学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名著,是因为在科学的背后还渗透着文学的艺术。有人说凡尔纳的成功不在于他是二十世纪的工程师,而在于他仍然是十九世纪的诗人。

凡尔纳站在时代的门槛上,看到了人与机器结合的巨大力量,机器成为人的精神和体力的延伸,成为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工具。他把科学小说写得诗意盎然,理性的外表下,透出一股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从而感染读者。

我们不妨从艺术的角度去剖拆《海底两万里》真正的魅力,尼摩艇长为了远离世俗,来到了海底,能够逃离不想生活的环境,来到广袤无限的大海深处,这是一种行为上的自由。然而,真正的自由应当忘乎所以,无所限制,毫无顾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但是,在“我”一步步的了解当中,发现了尼摩身上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发现了到了他心中的复仇之火。

尼摩通过对船只进行攻击来满足他心里对复仇的渴望,他难道不是依旧困住现实的牢笼之中,被其束缚吗?这是他精神上的困窘。尽管他追求到了处境的淡泊:衣食住行均取于海洋,与陆地毫无瓜葛,但这终究只是他掩埋仇恨愤懑的一种方式,一种寻求自我慰籍的表面形式,自欺欺人永远无法使他的内心获得平静。

相比而言,同样被困在艇上的“我”就与尼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处境是不自由的,虽然可以在艇上自由行走,但毕竟有所局限,在必要的时候,还会被关在“小黑屋”里,但是我们拥有追求科学的精神。“我”始终怀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心中并没有负面的情绪,这可以说是精神上的自由。

另外,关于尼摩复仇的原因也有交代,不管是因为反对沙俄,还是因为反对奴隶制,这都是为了争夺自由,可以这样说,尼摩因为自由所导致的压迫而去追求自由,却又因为自由而活得不自由,可谓十分矛盾。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5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经典之作。

故事讲述的是1866年,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自己的仆人和一名捕鲸手去追捕海上的一只大独角鲸,在此过程中,意外发现那是一只构造奇特的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众人周游海底世界,中途遇到许多深不可测的事情,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印度洋、红海、地中海……整整有两万里。看到了许多罕见的野生动物和奇异景象,又经历了种种险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涉及了许多科学知识,例如说:动物的分类、光的反射……故事情节非常精彩,不仅使我们开了眼界,对世界有所了解,而且也让我爱上了科学,真是受益匪浅啊!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又看了很多科学画报,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

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出现在海底,那天众人潜入海底去采珠场采珍珠,正当他们高高兴兴回来的时候,发现有位印度人也在一旁采珠。突然间,一只目光贪婪、张牙舞爪的巨鲨出现在印度人的上方,猛地向他直扑过去,他往旁边一闪,鲨鱼的尾巴向他一扫,他摔到了地上。正当鲨鱼想吃掉他时,尼摩船长主动出击,展开了一场人鲨大战,尼摩船长不断攻击,却一直没有刺中要害部位,而鲨鱼张开它那如同工厂里的大剪刀一样的大口,将船长掀倒在地上。此时,尼摩船长自称跟人类断绝了关系,但在关键时刻,却为一位普通的采珠人和鲨鱼搏斗,不仅说明他神秘莫测,而且有很强烈的正义感。

我最喜欢的人物并不是尼摩船长,而是仆人康塞尔,他有个特点,每当他们捉到鱼时,他总是主动分类,习惯虽小,但充分说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很感兴趣。而且很有条理。我不禁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我的情况,虽然我现在学习成绩不错,也对学习很感兴趣,但是我学习用品的摆放往往没有条理,经常乱放东西,真正需要用的时候又找不到,浪费了我很多的时间,所以我应当拿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做一个独立学习,又有条理的好学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