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和各种精神病人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并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叙述。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它使人们深刻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和这些神经病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
说实话,我佩服故事中的每一个人,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天真,我觉得其中一些人实在让人敬畏。他们的理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几乎都是清晰的,对于那些偏执的人,我是惜惜相惜的。我羡慕他们,他们即使不被普通价值观认可,但他们仍坚持的相信自己,也许正是这种所谓的执念才会让他们在我们的眼中显得不正常吧。
不过,以不同的角度看的话,可能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正常人吧。每个人的精神不一样,所以跟不可能得到统一,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世界,得到的都是不同的结果。那么,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并一直恐惧着她们,又比如一个女人自称自己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获得已能而进行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其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世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以分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一套自己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紧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而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且很脱离实际,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和敬畏,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否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把他们称呼为——疯子。
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只能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自己能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地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后发现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书中始终贯穿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不理解的东西,不要轻易下定论。作者所探寻的,是这个世界真实的面貌。他以为,人类迄今为止所了解的世界,不过是盲人摸象,只不过是,盲人依旧是盲人,即使再怎么摸,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许就只是一堵墙或一根旧麻绳罢了。人类也有自己的思维局限,但突破常规的思维——或者病态思维,也许可以突破困境。从本质上说,生物体是一个病变的过程,思考的病变,很难说不是另一种病变。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信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天才和疯子的距离有多远?也许只有一线之隔,天才不被人理解,逼久了或许就成了疯子。
高铭的这本书正如他所说,有案例的基本还原,也有自己的整合,整本书亦真亦假,有些观点你还确信有道理,那么是不是自己也是精神病?你不信服活着没听说过的观点,就当开眼界了,不能太较真,太较真了或许自己真的变成疯子了。个人认为这本书包含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把它当成心理学小说也可以。
合上书,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的是如下几个观点:"四维虫子、多宇宙论、感觉的存在、精神的强大、量子物理",这些是我第一次听说,开了眼界。
一,撒旦恶魔存在的意义
"我信奉恶魔,那又怎么样?自甘堕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就没有对比,就没有光明。人的高尚情操也就永远不会被激发出来,就只能是卑微的、肮脏的、下流的!有人愿意选择神,有人愿意选择恶魔!如果这个世上只有天使,那就没有恶魔了,就像这个世界只有神就没有神一个道理。我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世上才有那么多的杀人犯,才有那么多自甘堕落的人。思想决定命运,思维限制人的发展。改变思想,才能改变命运。
二,感觉的存在
在"苹果的味道"这则故事里,这个人先是找到了感觉的存在,后来体味到精神的存在,再到后来尝了苹果的味道,回到了精神和肉体的统一。那些佛教大师的闭关修炼,不吃不喝也是为了寻找精神的存在吗?个人比较认同关于"感觉的存在"的观点:"感觉这个东西,很奇妙,当你被各种感官所带来的信息淹没的时候,你体会不到感觉的存在,至少是不明显。感觉其实就像浮在体表一层薄薄的雾气。每当接触一个新的人物或者新的事物的时候,感觉会像触角一样去探索,然后最直接地反馈给自己信息。"
三,角度问题
孩子的角度和成年人的角度不同,孩子看到的世界是最真实的',在他们眼里大自然有生命,树木会说话,鸟儿会唱歌,河流会跳舞,石头会变形……是成人正常?还是孩子?很多时候成人的价值观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不是有些孩子在家长不认同他的观点后,走了另一个心理极端,就会变成精神病人。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看到的蓝天白云,高山流水,在孩子眼里,或许不存在,因为他看不到,他能看到的只是他的视线范围内的事情。蹲下身个孩子交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四,真正的世界
真正的世界到底什么样子?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故事里的女人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再到模仿别人的心灵去探寻世界的本质,行为可以模仿,心灵真的可以模仿吗?
引用书中的观点,要"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五,迷信or信仰
"真正的信仰是不会动摇的,哪怕没有神都不能影响自己的坚定,这才 ……此处隐藏2710个字……?可是当我看完我突然想到是他们想的太多了,还是我们想的太少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5最近几天一鼓作气终于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奇书。作者对探索未知世界总有无尽的渴望,通过与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近距离接触,认真思索,反复锤炼,最终形成了我国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阅读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折服于作者在此过程中的胆大心细,惊叹于精神病人匪夷所思而又无可挑剔的另类逻辑,当然还能感受到他们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孤独。
不得不说,用四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与这么多精神病人面对面交流,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很容易被这些精神病人把思维带偏,由精神病医师变为医师精神病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
而且还有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见人就说,侃侃而谈,有很充分的表达欲望,有些精神病人愣是不说话,对于这种类型,我们要去体察他们的内心,即便和他聊上一年也无济于事,那该怎么办呢?只有靠医师和作者自己长时间去观察,去接触,甚至是模仿精神病人每天生活的一举一动,让他们以为你是“同类”,才会与你交流真情实感,因为与交流相比,我们更需要进入他们的心灵,而这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该是一个何等的考验。
之前我以为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的,根本没办法交流,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并不是这样,他们只不过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我们通常认为的相差较大而已,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而且非常严密,让我们无法攻破。而且有些精神病人对量子力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了解得非常透彻,想和他们顺利沟通就不得不找一个物理学教授在旁边做帮手。甚至有时候会让你觉着,他们才是对的,用我们的认知解释一些事情确实行不通。所以在读书过程中,经常会惊叹于一些精神病人广阔的知识面,并被他们严密的思维与推理能力所折服。
比如物理学中有这样的问题,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粒子,会相互干扰,这个叫做粒子的无条件关联特性。又如把粒子A的动能改变,粒子B也会莫名其妙地改变,诸如此类,迄今也没人知道为什么。但有一位患者就可以用她创造的理论解释清楚,而且用平行宇宙理论和超弦理论这两种猜想解释不清的现象,也能用她的理论解释清楚,这一度令作者很崩溃,因为疯狂查找资料之后,并没有什么例子可以对这个理论进行质疑或推翻。这本书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案例,让你感觉有些精神病人真的是天才,或拥有看穿世间的超能力。
然而,他们学科知识再广阔,逻辑再缜密又能怎么样?最终还不是被当做精神病人?为什么呢?其实有时候,精神病并不等于疯癫,他们或许真的是天才,只不过他们的思想太另类,异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而无法被接受。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谈到,两个人相隔千里却能清晰地对话、手指点一下想要的物品就能自动到家、世界各国发生的事情透过一块儿屏幕就能一览无余,我估计他也会被称为“疯子”。还有,哥白尼、尼采、梵高当时也被称为是疯子。但也有智商高的人没有或者说没有一直被称为疯子,比如爱因斯坦,因为天才不但要出生,还要生而逢时,只有逢时,只有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只有让自己的思想融入目前的世界,才能被大家接受,才能被认为是天才。
有些精神病人也是孤独的,他们内心充实,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但不被大家理解,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去研究一些问题,形成自己完整的一套体系,但不被大家接受,对于他们来说,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本书是由一位精神病医生的视角记录自己所见的各种案例的书。初读这本书,我对精神病人的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本书中,精神病人不是人们平时印象中的傻子或大脑发育不正常的人。他们是一群“怪人”,但他们的怪都有一定的缘由,他们都是从正常人发展过来的,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有着异乎常人的观察力、思考力或想象力,他们不但不傻,而且超乎常人。初读他们的思想时,我非常崩溃,因为他们的思想不仅深刻,还颠覆了我的世界观,既需要我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还需要我用强大的意志力防止自己被带入沟中。
然而,再读时我开始对其中的一些思想产生认同感。这本书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致力于寻找人类社会的本质,却在找到答案时崩溃。举一个例子,《棋子》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这么说:“我坚信所有的历史,所有的辉煌绝不是聪明人创造出来的,而是普通人创造出来的,聪明人需要做的只是看清问题所在,顺应一个潮流罢了。实际上,那个聪明人即使不存在,也会有其他聪明人取代;但是,那些普通人是绝对无法取代的。”这也是他疯的原因,他太聪明,忘记了自己身为一枚棋子所处的位置。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们各司其职,一个人的力量即使再大也无法改变社会发展的潮流。要学会像水一样顺势而流,这样才能活得踏实而幸福。
这是我找出的应对方法。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我仍然忍不住想:这个社会就真的不允许有着独特能力和思想的人成功吗?如果大家一直呆在社会的无限循环中一成不变,那人类不就停滞不前了吗?你可能会说,人类是作为一个共同体进步的。但倘若所有人都遵循着现有的价值观,现有的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生活,那社会就好像是一盘定格的棋局而不会有任何改变。事实上,人类社会确实是在进步的,这就说明要么有外力的作用,要么有人打破了平衡。关于外力的作用,因为认知水平不够,我可能只能举出进化的例子:人类的身体和大脑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的微小变化,随着人类整体智力水平的提高,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那么内力的作用呢?你可能认为我会举牛顿、爱因斯坦这样改写人类思想认知的人物,但他们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即使每个人的个性在社会的大环境下被抑制了,人类本身的欲望使得自身一有机会便想打破这个平衡,制定新的规则。例如,周朝后期的诸侯自立门户,近代的二战想要瓜分世界,都是有权力的人抓住机会打破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后,就会激发起更多普通人的欲望。战乱中,人们渴望和平,于是最终走向统一;手工业时代,人们不想身体太过劳累,于是产生了机器;衣食保证后,人们想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于是各种娱乐项目出现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这也许不是坏事,至少说明人类社会可以一直发展下去。
那么回到原来的问题:这个社会真的不允许独特的人成功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每个人都是作为独特的个体存在的,每个人都对社会有着或小或大的影响。独特的人或许难成功,但绝不是不能成功。成功是艰难的,你要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让数量很大的人认可你,就需要满足他们的欲望。比如,你是个阴沉的人,但你很有能力,给他人带来了利益,那你会得到他们的认可;但你若是认为阴沉是优点,希望别人能良心发现的突然欣赏这个品质,那就是在痴人说梦了。
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当时老师讲我没听明白的事儿,被一个精神病人给我讲透彻了”。精神病人用他们独特的思考和视角为我打开了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揭开了一个个深藏在现实生活中的秘密。这本书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我的生活,它还让我意识到独特并不是罪过,它可以是你的优势。